健康咨询热线:010-59625999  全国免费服务热线:400-879-1964  投诉:010-86961336  支付中心  搜索  会员
导医网首页 | 预约就医 | 导医陪诊 | 定点医院 | 疾病大全 | 健康管理 | 健康资讯 | 在线问吧 | 视频咨询 | 妇科导医
您所在位置: 首页 >> 孕前准备 >> 正文

如何算预产期


日期: 2012 - 12 - 17   作者:   来源: 中国导医网   责编: pwl   阅读次数:
本文摘要: 确定怀孕之后最想知道的一天就是预产期!这关键性的一天,是怎么推算出来的呢?为什么有人丝毫无差?有人相去甚远呢?

  方法1 以校正过最后一次月经来计算

  算法说明:

  28天为月经周期=最后一次来月经的第一天+280天(再按每月实际的天数去推算。)例如:最后一次来月经的第一天是2006年8月10日,那预产期就是2007年5月17日。(另有较简单的尼格尔规则;月份≧4时,预产期=月份-3,日期+7;月份≦3时,预产期=月份+9,日期+7)另外,月经周期非28天者,则必须修正。例如30天为月经周期者日期算出后再+2,最后一次来月经是2006年1月10日,那预产期就是2006年10月19日(套公式月=1+9,日=10+7+2)

  准确度:

  95%。姚博琳妇幼中心诊所妇产科医师庄晓婷解释说:“这是目前妇产科医师普遍使用的方法。但因为许多妇女搞不清楚自己的月经日期,或者排卵日并不规则,所以会影响其结果,反之,如果月经日期精准,这个算法的准确度可达100%。”

  难易度:容易。

  方法2 利用怀孕日历来计算

  算法说明:

  许多妇产科医院会有厂商印制的“预产期大圆盘”分送给孕妇。它的计算原理同月经周期算法,圆盘上通常会有二个明显的指针,一个指针注明“最后月经第一天”,另一个指针注明“预产期”,只要调整好“最后月经第一天”指针,“预产期”自然会被指出。

  准确度:

  95%。不准的原因也同月经周期算法,但要提醒准妈咪,这种大圆盘通常由私人企业印制,是否有专业人员审核也是一个变量。

  难易度:非常容易。

  方法3 以基础体温表来计算

  算法说明:

  =排卵日+280天(再按每月实际的天数去推算。)庄晓婷医师表示:“此法相对只适用在有记录基础体温习惯的妇女;排卵日的寻找方式很简单,就是在基础体温曲线表上寻找最低温的那一天。”

  准确度:

  80%。庄晓婷医师认为:“测量基础体温必须有二心;细心跟恒心。因为基础体温的差距往往是微乎极微(0.5~1℃之间),稍一不慎就有误,所以测量不易,而记录则需要恒心;此法对于有计划性的怀孕生产是很好的方式。”

  难易度:略困难。

  方法4 以第一次胎动来计算

  算法说明:

  先找出第一次胎动的日期,再依照周数来推算。另外,庄晓婷医师补充说:“是第几次生产也会影响胎动感觉的周数,通常初产妇的第一次感觉胎动在第20周;而经产妇则在第18周。”

  准确度:

  58%。较少人以此为唯一预产期算法,因为有些孕妇的胎动很明显,有些并不明显,是否为第一次也难断定。

  难易度:困难。

  方法5 以超音波来计算

  算法说明:

  庄晓婷医师建议,若怀疑自己是否怀孕,最好的方法是尽快至妇产科检查,医院通常先行验尿,验孕棒若可清楚呈现二条线,通常已怀孕4周;再辅以超音波检查,若已可照出「胚囊」,代表怀孕5周;若已可照出「心跳和胚胎」,那就表示已有7周妊娠了。

  准确度:

  98%。庄晓婷医师说;“这是目前医学上判定预产期最准确的方法;但也受限于进行超音波检查的医师是否仔细,有没有将检查角度做到最大等。”

  难易度:非常容易。


 ·  教给准妈妈如何计算预产期
 ·  到了预产期孩子不生怎么办
 ·  专家介绍预产期征兆
 ·  预产期测试
 ·  普及妇科知识之预产期
上一条资讯:
下一条资讯:
导医网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导医网同意并注明出处。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联系我们。
    打印本页 】 【 关闭窗口 】 
疾病搜索
最新提交预约记录
妈咪宝贝问吧精华区
怀孕40周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东亚医讯 亲亲宝贝健康卡
疾病预防
预防接种 婴幼儿 小儿肺炎
新生儿 孕妇 小儿哮喘
小儿多动症 小儿急症 婴幼儿腹泻
小儿肠炎 小儿感冒 更多儿科病
关于我们 | 公司动态 | 产品与服务 | 合作伙伴 | 代理合作 | 就业机会 | 联系方式 | 地方分站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Copyrights @ 2005-2016 东亚医讯-导医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0216436号 京卫网审[2010]第00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