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产后出血是造成产妇死亡的首要原因,羊水栓塞便是引发产后出血的原因之一。临床显示,大约2-3%的孕妇会出现产后出”血症”状。在分娩的过程中,胎儿娩出后,随着胎盘的剥离和娩出,会有一定的血液流出,这是正常现象,一般阴道顺产的都大约失血约300-400ml。但是,如果在产后24小时内出血大于500毫升,临床上就称之为产后出血。
产后出血原因有很多,例如”胎盘早剥”、胎盘植入、胎盘残留、产道损伤、产后子宫不能自行收缩,或者产妇本身具有凝血功能障碍等都有可能引发。
1.子宫收缩乏力
胎盘娩出后,子宫若不能自行收缩或者收缩力差时,很难及时关闭血窦,造成产后出血过多。这种情况多见于年龄大于35岁的高龄产妇。此外,产妇合并有”羊水过多”、巨大儿、产程延长、精神过度紧张等状况,或伴有多胎妊娠、”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妊娠合并子宫肌瘤、”贫血”等妊娠疾病,以及临产后应用过多镇静剂等,都可造成子宫收缩乏力。
2.凝血功能障碍
凝血障碍是较为严重的情况之一,羊水栓塞也可能诱发凝血障碍。产产妇应该进行详细的产前检查,排除因自身患有血小板减少症、血友病等造成凝血功能不良。
3.胎盘早剥等因素
产后医务人员都会仔细检查胎盘、胎膜是否完整,主要是因为多种胎盘异常现象可能导致产后大出血。如胎盘早剥、胎盘植入、胎盘残留、胎盘粘连、胎盘植等。子宫内膜炎或者因多次人工流产造成的子宫内膜受损或子宫内膜炎也会引发产后出血。
4.产道损伤
产道的损伤也会引起产后出血。产道损伤包括认为或自然受损,如不正当的阴道助产、分娩过程中保护会阴不正确,以及分娩过程中宫缩过强、胎儿过大等都可能造成。
因而伴有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胎盘异常、妊娠合并贫血、脱水或身材矮小的产妇、怀有巨大儿孕妇、剖宫产史、凝血功能障碍等人群特别要预防产后出血的可能。产后出血的危害很大,轻微的会发生失血性贫血;如果在短期内大量出血,产妇本人又有贫血或凝血功能不良等情况,则后果严重甚至死亡。休克严重的会发生肾功能衰竭,患者多项内分泌功能受损,可能造成以后闭经、甲状腺功能减退等。抢救时需要大量的输血,输血也可能造成乙肝、丙肝、艾滋病等血液感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