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咨询热线:010-59625999  全国免费服务热线:400-879-1964  投诉:010-86961336  支付中心  搜索  会员
导医网首页 | 预约就医 | 导医陪诊 | 定点医院 | 疾病大全 | 健康管理 | 健康资讯 | 在线问吧 | 视频咨询 | 妇科导医
您所在位置: 首页 >> 妈咪宝贝 >> 护理 >> 啼哭 >> 正文

孩子哭闹父母该立即去制止吗?


日期: 2017 - 01 - 16   作者:   来源:   责编:   阅读次数:
本文摘要:

  孩子如果哭闹的话,父母该立即去制止孩子哭闹吗?父母该允许孩子这样哭泣吗?专家说,情绪来源才是父母疗愈孩子情绪的最好方法。

  很多父母因为担心,所以不允许孩子哭

  我一向认为孩子哭泣的时候大人应该想办法哄住孩子,不应该任由孩子哭下去。而一位心理学的专家却告诉我,孩子哭如果让父母心里难受、烦躁不堪,往往是父母自己在成长过程中,内心积郁了许多负能量,没有得到宣泄的机会。

  孩子负面情绪的爆发,会触及父母内心的同类情绪,潜意识里因为担心自己失控,所以也不允许孩子发泄。

  接纳才能释放

  一次我送儿子去幼儿园,看到一个刚入园的四岁多的男孩因为妈妈离开而大哭大闹不止。一个老师搂着男孩让他趴在自己的怀里哭,边拍着他后背边说:“我知道跟妈妈说再见是很难过的事,嗯,是非常非常难过的事,不过你要知道妈妈下午肯定会回来接你的。我们来做点什么帮你感觉好一点好不好?”

  一边说着,老师一边慢慢领着男孩往屋里走,孩子这时已经由大声嚎哭变成了小声地抽泣,进屋之后,老师拿给他一张纸和各色蜡笔,和他一起坐下来写信,这时候孩子已经完全停止了哭泣,用心地写写画画起来。

  孩子情绪不好时大人需要做的四步骤:一、认可孩子的感觉和情绪;二、搞清楚孩子为什么这样;三、帮助孩子心情好起来;四、启发孩子自己解决问题。

  上面那个老师对待哭闹的孩子就履行了这几条原则:首先认可孩子难过的情绪,然后帮孩子想个办法疏导和表达自己的感觉。

  情绪被压抑孩子不敢做真实的自己

  否定孩子的情绪给孩子的暗示是:妈妈不喜欢我害怕,害怕是不好的行为,我不应该害怕,否则妈妈就不爱我了。

  为了取悦父母,孩子在想哭泣时和害怕时就会压抑自己,犯了错会撒谎,遭受欺负会隐瞒不报。如果在父母面前都要戴上假面具,孩子在哪里才可以做真实的自己呢?假面具戴久了,孩子的心理就会逐渐扭曲。

  每一次的情绪体验都是成长的机会

  儿童对自己情绪的认识和掌控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每一次的情绪体验都是他成长的机会。孩子的情绪属于他自己的管理范畴,大人不应该为此负责,不要因为孩子不高兴就觉得自己很失败。我们能做的,就是首先了解孩子行为背后的情绪,并完全接纳孩子的情绪。

  当孩子会说话了之后,大人在接纳他情绪的前提下,教他正确地沟通,学着用语言把情绪表达出来,孩子就不会因为无助和受到挫折而大哭大闹不止,逐渐就会做到遇到事情不惊慌失措,不发脾气,会尝试讲道理并寻求帮助。只有这样,孩子才会拥有强大的内在,变得通情达理,从容不迫。

  孩子和大人一样,都会有情绪,快乐、悲伤、孤独或兴奋,孩子也需要发泄情绪。因此,父母要学会了解和接纳孩子的情绪。

  父母成长才能更好的支持到孩子的成长

  在我们的传统思想中,往往认为小孩子什么都不懂。但回忆自己的成长经历时,却发现我们其实有着很多不为大人所知的烦恼,也曾经渴望得到更多的支持。也许我们在无助中度过了很多岁月,但我们的孩子不应该如此。

  也许我们是稀里糊涂地长大的,也还长得不错,但我们的孩子应该更加享受成长的过程。我们的父母在他们所知所能的范围内已经尽了他们的努力,今天,曾经的小孩成为了父母,轮到我们的时候,我们也需要去努力,为他们,也是为我们自己。


上一条资讯:
下一条资讯:
导医网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导医网同意并注明出处。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联系我们。
    打印本页 】 【 关闭窗口 】 
疾病搜索
最新提交预约记录
妈咪宝贝问吧精华区
怀孕40周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东亚医讯 亲亲宝贝健康卡
疾病预防
预防接种 婴幼儿 小儿肺炎
新生儿 孕妇 小儿哮喘
小儿多动症 小儿急症 婴幼儿腹泻
小儿肠炎 小儿感冒 更多儿科病
关于我们 | 公司动态 | 产品与服务 | 合作伙伴 | 代理合作 | 就业机会 | 联系方式 | 地方分站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Copyrights @ 2005-2016 东亚医讯-导医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0216436号 京卫网审[2010]第0050号